姚中秋在其有关华夏治理秩序的研究中指出,西周先秦时期封建治理的奇妙逻辑在于,这个治理架构从本质上是军事性的,军事渗透于治理的各个方面,而此种封建的军事体制决定了封建的战争形态。
军事战略上有一套正确的指导思想,所以得以牢牢掌握着楚汉战争的主动权,一步步消耗项羽的实力,蚕食项羽的势力范围,由战略上的劣势地位转化为优势地位,赢得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。即所谓善战者,其势险,其节短,势如彍弩,节如发机。
相反,刘邦方面则注意政治上争取民心,孤立和打击项羽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儒家思想与科学、民主没有冲突,是可以融合的。因而与一切古代文化传统如基督教、佛教传统一样,儒家思想与市场化和功利主义的现代化文明是有冲突的。与其他外来的文化、宗教相比,在稳定社会人心方面,传统文化提供的生活规范、德行价值及文化归属感,起着其他文化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。(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) 来源:北京日报 时间:2018年07月09日 进入 陈来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儒学 现代化 人文环境 。
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之前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。所以儒学对现代化的作用主要不是工具意义上的助推,而是坚持倡导与现代化市场经济相补充、相制约的伦理价值和世界观。详究先生之意,必谓阳根于阴、阴根于阳,阴阳元不相离,如此,则非得于言表者,不能喻此也。
朱子觉得这失于仓促,故与张栻书言: 又刘子澄前日过此,说高安所刊《太极说》,见今印造,近亦有在延平见之者。其动也,诚之通也,继之者善,万物之所资以始也;其静也,诚之复也,成之者性,万物各正其性命也。如云仁所以生,殊觉未安。按:通行本《太极解义》作太极,形而上之道也。
然元晦持其说,句句而论,字字而解,故未免返流于牵强,而亦非濂溪本意也。观二先生遗书中,与学者讲论多矣,若《西铭》则再四言之,至太极图则未尝拈出此意,恐更当研究也。
而或者犹疑周子之言本无分隶之意,阳善阴恶又以类分。但觉得后面亦不必不论如此之多,只于纲领出拈处可也。此处所说的《太极图》疑指修改后的《太极解义》。下面来看朱子与张栻书信往来对此解义的讨论。
阳也,刚也,仁也,也,物之始也。按:朱子《太极图解》初稿中有无极二五,理一分殊之说,吕氏不赞成用于对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的解释,朱子后来的定本删去了这八个字。仁义成德,人道之所以立也。五行之生,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,所谓各一其性,则各具一太极,亦似未安。
定本把原作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改为其动也其静也更为简练。张栻答吕祖谦: 元晦数通书讲论,比旧尤好。
但所喻无极二五不可混说,而无极之真合属上句,此则未能无疑。《言仁》及江西所刊《太极解》,盖屡劝其收起印板,似未甚以为然,不能深论也。
《东莱吕太史别集》卷七《与朱侍讲》七: 某以六月八日离辇下,既去五日,而张丈去国,……《太极图解》,昨与张丈商量未定,而匆匆分散,少暇当理前说也伯恭亦得书,讲论颇详,然尤鹘突。而原本静者,性之贞也以下几句改动甚大,盖吕氏于中正仁义之理,提出异议较多且执,此即张栻所说伯恭犹疑太极说中体用先后之论,这应当是朱子后来对这一部分改动较大较多的原因之一。可幸的是,在吕祖谦与朱子书中,却屡屡提及《太极解义》,成为朱子《太极解义》成书年代以及朱张吕讨论《太极解义》的最好见证。全文见下(字号加粗标明者是本文作者描黑,为朱子《太极解义》定本中已删去不见的字句),而我的评论则以按字出之,读者幸留意焉。(《答程允夫》乙未后) 以上,问目第一段引用了《太极图解》的文句,也就太极之动属阳、太极之静属阴的说法有所质疑,并对中仁属阳、正义属阴的解释也有所怀疑。
来看朱子与张栻的书信。张栻第二个意见是,各具一太极中的一字可去掉,朱子则坚持保留一字,认为这样似乎更好。
朱子在己丑之悟后,由于功夫宗旨的问题已经解决,故立即转向哲学理论的建构。但所喻无极二五不可混说,而无极之真合属上句,此则未能无疑。
后章云太极之妙,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,动静相涵,仁义不偏,未有截然不相入而各为一物者也。妙合云者,性为之主,而阴阳五行经纬乎其中。
按:通行本《太极解义》作盖性为之主,而阴阳五行为之经纬错综,又各以类凝聚而成形焉。其《答吴晦叔》云: 伯恭昨日得书,犹疑《太极说》中体用先后之论,要之须是辨析分明,方真见所谓一源者。则此书已在癸巳(1173)初。仁义中正,自各有义,初非混然无别也。
而此段之首作此据五行而推之,明无极二五混融无间之妙,所以生成万物之功也,此为通行本所无。濂溪作《太极图》,发明道化之原。
男女虽分,然实一太极而已。此一图之纲领,《大易》之遗意,与老子所谓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而以造化为真有始终者正南北矣。
仁所以生之语固未莹,然语仁之用,如此下语,似亦无害。得钦夫书,论太极之说,竟主前论,殊不可晓。
各一其性,则浑然太极之全体,无不各具于一物之中,而性之无所不在,又可见矣。虽然其中录载的朱子解义,乃是吕氏摘引朱子原文,并不是解义的全文,但仍有其价值。二三年后,朱子《再答汪应辰书》,把他作的《太极图说解》及相关的讨论寄给汪应辰,他还特别说明,吕祖谦至今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未能无疑,并对此感到遗憾。按:通行本《太极解义》作然五行之生,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,所谓‘各一其性也。
无声无臭,而造化之枢纽,品汇之根柢系焉。《言仁》及江西所刊《太极解》,盖屡劝其收起印板,似未甚以为然,不能深论也。
而气质自为阴阳刚柔,又自为五行矣。兼恐非周子之意,周子于主静字下注云无欲故静,可见矣。
其中所载录的朱子《太极解义》的文字,应为朱子的初稿,下附吕祖谦的疑问和讨论。观其手授之意,盖以为唯程子为能受之。